10/18/2016

冠企鵝屬產卵小知識


冠企鵝屬(Crested penguins)擁有黃色的眉毛,非常容易辨認,而且它們長得很滑稽又可愛。但是,你們知道它們產卵的方式很特別嗎?

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b/bb/Macaroni_%28js%291.jpg



它們在任何產卵季都是孵兩顆蛋。第一顆(A-egg)總是比第二顆(B-egg)小,甚至小了1857%,比其他任何鳥類的差異還大。因此A- egg有個注定的命運- 雌企鵝會將它趕出鳥巢,有時它們也會拒絕孵化A-egg。若偶然間A-egg孵化了,也只會有一隻能成為雛鳥,而這通常是體型較大的B-egg

1960年代以來,演化生物學家對這奇特的現象感到困惑。為什麼A-egg永遠比B-egg小?既然A-egg最終會死亡,為何冠企鵝屬要將它生產?為何不直接把能量專注於一顆蛋,就像國王和帝王企鵝一樣?

『多年來生物學家常辯說,這絕對有個調適的基本模式。』Dalhousie大學的Glenn Crossin教授表示。有些人認為A-egg是作為保險,以防B-egg意外被掠食者搶奪或無意間被雄企鵝弄傷。有人則認為A-egg可能是『使用中』的標示,即通知其它企鵝那個巢已經『滿座』。但Crossin表示,沒有任何實驗證明這些說法。

1990年,Simon Fraser大學的Tony Williams教授提出一個不同的看法。他發現南極的冬天時,多數企鵝都在冰原附近,冠企鵝屬卻進入大海。長達六個月間,它們完全不回岸上,而是持續在兩百萬平方公里的寒冷水中快速游泳,就為了覓食,也是動物界裡最長的覓食旅途之一。這段期間就是雌企鵝開始排卵並產生A-egg的時候。

確切來說,它們在海中製造蛋膜(yolk)。這過程長達16天,且雌長冠企鵝(Macaroni penguins)會在重新著陸的714天後就開始產卵。2010年,CrossinWilliams發現抵達岸上時最快產卵、需在海上用最長時間製造蛋膜的雌長冠企鵝也有最大的AB蛋大小差異~

他們推測,雌企鵝要在製造蛋的同時快速游泳非常困難,因為兩者都是激烈活動,需要很多能量。當雌企鵝被迫成為快速的『泳將』,就不能好好地排卵,所以開始游泳時排的第一個蛋會很小!著陸後,冠企鵝屬可以將能量付諸排卵,所以B-egg比較大。相較之下,其它企鵝會在著陸後的幾週或幾個月後才開始產卵。只有冠企鵝屬會有這種不幸的重疊期。

為了驗證這個說法,CrossinWilliams收集16種孵兩顆蛋的企鵝數據。他們發現六種冠企鵝屬中,回到陸地後最快產卵的物種會孵出大小差異最明顯的蛋,而其他十種企鵝中沒有這現象。這證明冠企鵝屬因為在海中待得久而孵出小的A-egg,也就是物種在外待得越久,A-egg就越小,這是他們團隊在Royal Society Journal中提出的報告。

Crossin說,有人認為經過幾百萬年的演化後,冠企鵝屬會放棄排第一次的卵,但它們沒這麼做,可能是因為缺乏抵抗力- 剔除、忽略或摧毀一顆發育不全的蛋比控制自己的生殖週期和重組卵巢的生物形態還簡單得多~
看來適應不良才是比較合理解釋。


影片中有可愛的企鵝,還有企鵝研究員標識企鵝以確認它們生活狀況的片段,主要目的是控制商業捕撈對企鵝的傷害。
你說這是不是很療愈的工作?
企鵝研究員:『雖然它們很頑皮,但它們讓我每天都很美好和享受!』


來源: http://news.nationalgeographic.com/2016/10/why-penguins-lay-two-eggs-science/

大巴哈馬淺灘汚斑白眼鮫的食性轉變及棲地忠誠度研究



近年來大家關心的海洋魚類資源永續管理議題,使許多人意識到生活史訊息的重要,例如魚可以活幾歲(年齡成長研究)、產生多少子代(生殖學研究)、吃什麼(食性研究)、一生當中游來游去的到底是去了哪裡(移動或洄游研究);其中魚類的移動對於資源管理者來說是最有挑戰性的議題。要是魚每年都會回到同一個地方,代表這個地方在這種魚的一生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也就是”棲地忠誠度”(site-fidelity)的概念,若可以進一步預測魚來的時間、移動的方向、來此的目的,就可以提供資源管理更多詳細的資料,制定更完善的管理策略。


https://en.wikipedia.org/wiki/Oceanic_whitetip_shark#/media/File:Carcharhinus_longimanus_1.jpg


     今天介紹這篇期刊論文的研究對象是2013年於瀕危野生動植物貿易公約 (Convention on International Trade in Endangered Species of Wild Fauna and Flora, CITES)被列入附錄2的污斑白眼鮫(Carcharhinus longimanus, Oceanic whitetip shark),事實上我國已明令禁止漁獲此物種。一篇2004年的研究報告指出,墨西哥灣污斑白眼鮫的族群量在過去50年以來以下降了99%,對於本種的相關生物學訊息有了解的迫切性。

位於西大西洋巴哈馬的凱特島(Cat island)是一個非常知名的每年固定時間可以觀察到污斑白眼鮫的地方,Madigan等人在2011年至2014年間進行此種標識再補以及穩定性同位素的研究,希望可以了解污斑白眼鮫來到凱特島的目的(交配、繁殖、攝食),以及是否每年來的個體都相同(棲地忠誠度)。研究結果證明,對污斑白眼鮫來說凱特島就是一個可以攝食高營養位階食物的地方,研究團隊分析了代謝速度不同的組織,以穩定性同位素分析證實,污斑白眼鮫在來到凱特島之前所攝食的中表層掠食性硬骨魚比例以及頭足類的比例相近,但靠近凱特島之後會改以高營養的中表層掠食性硬骨魚類為攝食目標。而在此出現的鯊魚全部都是成熟的個體,且幾乎都是雌魚、58%懷孕的機率等等現象皆表示凱特島並非污斑白眼鮫交配的水域。利用標示在捕獲再目擊的辨識方法,研究團隊發現有20%以上的污斑白眼鮫會重複回到凱特島,證明凱特島對於污斑白眼鮫來說是個重要的據點,也間接證實了污斑白眼鮫有棲地忠誠度的表現。

未來應該進一步以電子籤標識的方式進行更長期的觀測,希望可預測污斑白眼鮫的行為或移動模式,以提供更完善的資源管理建議。






論文文獻:Madigan, D. J., Brooks, E. J., Bond, M. E., Gelsleichter, J., Howey, L. A., Abercrombie, D. L., ... & Chapman, D. D. (2015). Diet shift and site-fidelity of oceanic whitetip sharks Carcharhinus longimanus along the Great Bahama Bank. Marine Ecology Progress Series, 529, 185-197.

分享者:游紀汝 博士生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 環境生物與漁業科學研究所)


10/11/2016

科學 vs 政治 Story 1 看鯊魚管制議題

October 6, 2016
大西洋鮪類資源保育委員會(ICCAT)科學會議倒數第二天
秘書處報告有關ICCAT與CITES的合作協議
本來只是例行性報告,想說聽聽進度就好
只是秘書處剛說完
日本就有點不悅的舉牌,
得到主席同意之後
日本代表說,雙方基於善意合作
但是,CITES剛剛在本周通過將兩類鯊魚列入附錄二 管制貿易物種
之前,FAO專家已經向CITES表達過,這樣的提案並不符合科學研究基礎
但CITES執意不聽,將之列入會議提案並通過,
此舉恐不利於ICCAT與CITES爾後的合作。
對此,要求於會議紀錄中表達ICCAT科學委員會的不滿

10/08/2016

有夢最美 - 2016 ICCAT SCRS 50 周年年會

上午九點於Hotel Velazquez開議,計有26個會員國、合作非會員(我國)FAOIGOBirdlife International, WWF, Oceana, PEW, ISSFNGO組織近百位參加。會議過程說明如次:

議程一 開幕

SCRS主席Die博士開場,先交由秘書長Meski致詞,說明今年ICCAT迎接五十周年,本委員會非常努力達成多項成就,也有很多艱鉅挑戰,特別是有很多新科技用來蒐集資料,讓科學家通力合作提升評估效率,秘書處也很榮幸協助科學家。SCRS主席歡迎與會者,感謝各位上周的努力,希望本周會議能有效率地進行。

10/02/2016

當我們的海洋塑膠回來復仇

當我們的海洋塑膠回來復仇

Dr. Won Joon Shim
紀錄荒野保護協會胡介申專員


謝謝國立海洋大學黃向文老師與荒野保護協會胡介申先生的邀請,他們希望我的演講能提升各位對海洋廢棄物的關注;特別是其中的塑膠、這些我們自己製造的塑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