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0/2016

一窺大西洋黑鮪研究計畫(GBYP)

第一次聽到大西洋黑鮪研究計畫,有種石破天驚的衝擊,不過就一種魚,可以讓歐盟投入六年19,075,000歐元(換算當年匯率為7.63億新台幣)經費、大量科學家人力。不禁好奇,這個產業對於歐盟到底有多重要?大部分的黑鮪不都賣到日本市場當生魚片嗎? 回頭想想,台灣的遠洋鮪漁業研究經費,如果不列計漁業統計與觀察員計畫,一年投入所有鮪旗鯊類研究的經費約1500萬元,那麼,ICCAT大西洋黑鮪六年計畫可以讓台灣遠洋鮪釣漁業研究進行50年。(當然,這些經費也不是一次到位,歐盟也會視執行成果,決定是否繼續支持,目前僅執行62%)

9/23/2016

水下文化資產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於西元2009年通過生效的《水下文化遺產保護公約》,台灣的《水下文化資產保存法》於2015通過、公佈與施行,母法確立,未來亦會逐年編列經費,有足夠的資源,期盼使我國週邊海域豐富的水下文化資產,在具體明確的法律規範下,能獲得更有效的保存、保護與管理。

但是跨領域的共同合作與全面性的檢視台灣海域,規劃整體發展發向,培育相關人是未來的重點與挑戰。例如培育相關專業人才,未來的就業保障?或是向其他單位協調借調專業人力會比較符合現實情況?我們期盼在這個新領域各方先進與人才能共同合作,動起來~所以大家先來一起了解吧~


本所邱文彥教授精彩的簡報。

9/14/2016

當南海的資源都被掏空…

One of the World's Biggest Fisheries Is on the Verge of Collapse

本文翻譯自Rachael BaleAUGUST 29, 2016發表在National Geographic的文章

        菲律賓漁民Christopher Tubo說道:在很多年前,南海可以抓到660磅的黑皮旗魚(blue marlin),大家也都可以載著大批高價魚種回家。Tubo望著四年來賴以維施蘇祿海(Sulu Sea)悠悠的說:如今這情形已不復見。


Sulu Sea

            Tubo住在Puerto Princesa,一個面對蘇祿海,在菲律賓群島東邊,南海西邊的島嶼。他是32萬仰賴南海維生的菲律賓漁民其中一個,也是因中國干擾而大量往其他水域作業的其中一個漁民。2012年初,中國在該海域的主權爭端中展現更嚴厲的姿態,還在爭議島嶼建造軍事設施並增加海巡以喝阻他國漁民。

       一個海巡艦用砲彈攻擊Tubo的朋友漁船後,他開始不去南海捕魚。他描繪中國飛機和海軍艦如何將他國漁民阻擋在爭議海域之外。若接近那個區域,可能回不了家。 越南籍漁民也有相同遭遇。約200個來自Ly Son島嶼的越籍漁民在2012年遭中國漁船攻擊。

       南海圍繞約370萬平方公里,是經濟、軍事和環境重地,5兆的國際貿易在這水域發生,其生物多樣性也被稱為海洋版的亞馬遜森林;而其魚類資源提供周邊十個國家的重要食物來源及上百萬個工作機會。

        其中,中國、菲律賓、越南、臺灣、馬來西亞、汶萊和印尼為這裡的水域及資源起爭端。因此可以理解為什麼所有焦點都放在政治及軍事爭議上。若因為這些聲明而引發戰爭,會造成兩大勢力——中國和美國的對立(美國是菲律賓長期盟國及菲律賓在太平洋自由航行的擔保國)

        然而,還有一較少人知卻嚴重威脅南海的要素:「過度捕撈」。這是全球最重要漁業之一,超過370萬人仰賴維生並每年賺進數十億元。但是經過幾十年的自由捕撈,日益減少的系群開始威脅食品安全及開發中國家的經濟成長。

       中國宣稱自己有幾乎全部的南海主權,因為有歷史管轄權,也就是中國自己劃定的九段線。其他南海爭端國,包含菲律賓,則根據UNCLOS的國際協議作為自己劃定海事區域的聲明。

       2013年,為了對抗中國的擴張主義,菲律賓在荷蘭海牙仲裁法庭提案,而中國拒絕參與。712日,法庭宣布中國喪失所有在1996聯合國公約認可的歷史根據之權利,中國則誓言忽視該裁決。

漁獲競爭強化了爭端,爭端則加深漁民間的競爭,加劇系群破壞。南海某些區域剩下50年前的不到十分之一的系群,高價魚種如鮪魚和石斑魚越加稀少。來自邁阿密大學研究該區礁石的生物學家McManus:我們面對著全球漁業崩解最嚴重的地區之一,且是上百物種一個接一個加速瓦解。

|前線的漁民|

       當沿岸資源枯竭,漁民被迫到離岸及爭端水域求維生。中國抓住這個機會鼓勵國漁民作業以強調主權。北京鞏固海巡、在漁船加裝軍事設備及提供水和燃油補貼給較大較好的漁船,甚至特別補貼在爭議的南沙群島捕魚的漁民。
『小型中國漁民到南沙群島捕魚唯一的原因就是政府付錢讓他們去。這又加速系群的崩解。』華盛頓智庫-策略研究中心的Gregory Poling說道。
中國開始建造人工魚礁於南沙群島礁石,以鞏固其島上軍事設施,也阻止他國進入捕撈來積極加強島嶼主權。





       Kalayaan市的市長Eugenio Bito-onon, Jr.是個直率的菲律賓代表。作者在一個島上狹窄的衛星辦公室與他見面,他辦公室貼滿了巨大的南海地圖,上面都有他手寫的標記和五顏六色的點,代表每個國家宣稱的地點。

       Thitu,位於南沙群島的小島,住了約200菲律賓居民及少數軍隊,是他們主權的宣示。島上的米、衣服、肥皂和其他生活必需品需通過船隻或空運送達,且他們唯一的電源是兩台政府所屬的發電機。

       然而中國漁船已經把礁石捕撈殆盡。「過去三年,中國人從沒離開過Bonito-Onon說道。「中國漁船來了又走,互相取代,但是每天都會看到他們的漁船。」 菲籍鮪漁船船長Gilbert Elefane說:到南海的兩週航次一定會看到上百艘漁船,多為中國籍,而數年前還只有不到30艘。

|沒有法制的海洋|

       只要南海爭議持續,該區的漁業就沒有受規範的一天。
當國家嘗試保衛自己的漁場,緊張的關係就會燃起。三月份,印尼海事法規執行官員逮捕八個違法捕撈的中國人。他們當時在印尼Natuna5公里內水域。Natuna本身並無爭議,但其北部水域富含天然氣,成為新的焦點。依國際法它屬於印尼,但部分與中國的九段線宣言重疊,因此中國宣稱他們擁有捕魚權。
當印尼漁船將中國漁船拖吊回碼頭,一個備有武力的中國海巡出現干擾要使其漁船解放,印尼方則被迫將漁船釋放。

       你們難以確定自己正執行的是誰的法規,因為漁業法規有許多重疊。各國都因利益而故意侵犯他國漁業法規。Poling表示。這是因為遵守他國漁業法規就等於接受該國對某區域有管轄權,因此沒有國家願意這麼做。

       2012年,一個菲律賓海軍戰艦在Scarborough淺灘(離菲律賓海岸220km)嘗試逮捕中國漁民,因懷疑他們進行非法捕撈及盜獵罕有珊瑚、巨蚌及鯊魚。一名中國海巡船出面並阻止逮捕行為而造成僵局。十週後,雙方同意撤回,但當菲律賓人員離開,中國卻留在當地控制該區淺灘。

       當菲律賓漁民意識漁獲體型越來越小,就開始借力於較危險及非法的捕撈方式。Blast爆破漁法——在水底下引爆自製炸彈一次殺害大量的魚;Cyanide氰化漁法——在魚的臉上噴出毒素導致暈厥,然後捕撈活礁石魚類提供香港和其他大型亞洲城市的高級海鮮餐廳。這兩種方式會殺害珊瑚和其他魚類,附帶將海洋帶往過漁的危機。

|圍城下的礁石|

       中國島嶼發展和盜獵巨蚌造成這些物種在南海的礁石破壞。例如為加深港口做的疏浚造成嚴重破壞及建造島嶼的沉積導致礁石窒息等。我預測很有可能未來近一半的礁石會大幅減少,因為破壞太嚴重。海洋生物學家John McManus表示。

       當某個礁石被破壞,生態系就會瓦解。礁石魚類將失去棲息地,遠洋魚種如鮪魚失去重要的食物來源。此外,南海的礁石互相連通,幼魚在海裡乘著海流以豐富其他礁石。當礁石消失,幼魚來源也會消失,那麼魚類物種也將會永遠滅絕。

       McManus:很多被破壞的礁石能夠在十年或二十年內恢復,但前提是島嶼發展和破壞巨蚌的盜獵行為停止。『和平公園』—— 一種所有國家凍結主張並終止所有活動(如島嶼發展)的海洋保護區,是一個很理想的概念。

       許多專家表示區域性合作管理可幫助南海漁業永續,這需要大幅縮減漁船數量及限制漁法,如夜晚利用強力燈光吸引鮪魚的大型漁船。這些都會反過來有助漁民生計。

       2015年,哥倫比亞大學的Rashid SumailaWilliam Cheung的報告預測在永續管理計劃下,鮪魚和鯖魚可在2045年恢復17倍;礁石魚類則會恢復15%,漁獲和礁石魚類的價值也會提升,另外價值也高的鯊魚和石斑魚也會恢復。

       但是,亞洲海事透明倡議的Poling懷疑這個計劃是否真的會實施。他說:『這需要將爭端擱置才能解決,這有可能發生但不是很簡單。為了達到成功的共同管理系統,第一步是同意討論的範圍。中國仍堅持其九段線聲明而其他國家則根據國際法作為自己主張的基礎,所以協議不太可能達成。』

       如今,南海最重要的資源 —— 魚,即將消失。各國卻消極地看待甚至積極鼓勵其漁民捕撈更多。

       南海,何時才能盼到爭端停止,共同永續利用資源的那一天?


原文:http://news.nationalgeographic.com/2016/08/wildlife-south-china-sea-overfishing-threatens-collapse/
原文有許多精采圖片喔!

9/10/2016

新時代,新期許 - 2016年 永續臺灣行動綱領

緣由
回顧第一屆海洋與臺灣研討會始自2002年,由黃監察委員煌雄、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李校長國添及邱教授文彥策劃,與各界共同發表「高雄海洋宣言」,臚列二十項行動綱領。回應國際海洋治理情勢以及該宣言,政府於2004年成立「海洋事務推動委員會」、2006年公布《海洋政策白皮書》、2007 年公布《海洋教育白皮書》、臺灣海洋大學、中山大學和成功大學等大學陸續設立海洋事務研究所。之後,黃煌雄監察委與環保署邱文彥副署長於2009年於台北舉辦「第二屆海洋與臺灣研討會」,針對氣候變遷與衝擊適應、海洋保護與資源復育、航運貿易與港灣再造、海洋科技與創新發展、海洋產業與策略選擇、海洋教育與人才培育以及水下考古與文化資產保存等七項議題分項研議,並通過「台北海洋宣言」,囊括二十七項行動綱領。20142月,第三屆「海洋與臺灣學術研討會」於台北召開,該會通過《2014海洋臺灣行動綱領》,針對七類海洋議題提出35項行動計畫。之後,臺灣的海洋事務在法制面足有進展,包含20136月通過《濕地保育法》、20151月通過《海岸管理法》、201512月通過《國土計畫法》。特別是20156月,《海洋委員會組織法》及其下屬三機關()《海洋保育署組織法》、《海岸巡防署組織法》、《國家海洋研究院組織法》三讀通過,建構臺灣海洋專責機關之架構與職權。
有感於國際間對於海洋環境與資源的關切、氣候變遷議題之發展,因應新政府上任,「第四屆海洋與臺灣研討會」於93日、4日舉辦,本次邀請外籍海洋議題專家學者,期待與國際合作接軌。國內產官學者各界針對「藍色經濟」、「海洋教科文發展」、「海洋保育」及「海岸與海域管理」等四項重要議題發表報告,更有十位來自關心海洋的非政府組織和熱衷海洋研究的年輕人,在大會分享其推廣海洋教育及研究的心路歷程,令人動容。

第四屆海洋與臺灣研討會紀實

感謝各位共同努力的夥伴

9/09/2016

【藍色經濟與海洋廢棄物】第17屆亞太經濟合作企業/私人部門參與海洋環境永續性圓桌會議

與會代表大合照,李應元署長與張清風校長也一同出席



今年APEC海洋環境永續性圓桌會議由行政院環境保護署主辦,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海洋事務與資源管理研究所劉光明教授承辦,是APEC正式會議之一,共有來自中國大陸、泰國、韓國、日本、秘魯、馬來西亞、越南、美國及臺灣等APEC會員體公私部門專家代表出席,希望加強企業和私人部門共同參與,護衛海洋環境資源永續利用。


2016年已經第17屆了,今年回應國際潮流,主題為「藍色經濟」與「海洋廢棄物」。經過兩天的意見交流與討論,來自各區域夥伴的建議,有以下:

 藍色經濟
1. 發展創新的技術以改善責任制養殖及捕撈漁業並保持海洋生態系之平衡。
2. 平衡永續養殖及捕撈漁業的發展、社會福利、經濟發展和愛護環境及易危物種。
3. 為永續開發海洋環境及資源,發展藍色經濟相關的政策及管理措施。
4. 促進公私部門對藍色經濟發展的參與。
5. 加強海洋產業的能力研究及管理以減少對海洋環境及資源的負面衝擊。
6. 達成水產品生態標章的要求。
7. 提昇大眾對責任制生產和消費的意識。
8. 增加海洋生物資源以確保永續。
9. 持續進行藍色經濟的分類及核算。



海洋廢棄物
1. 發展管理計畫合機制以減少對塑膠製品的減量。
2. 進行區域性海洋廢棄物減量。
3. 建立區域性海洋研究合作關係以達成防止及控制全太平洋海洋廢棄物之目標。
4. 呼籲塑膠產品的回收、重覆使用及減量。
5. 提升廢棄物減量、回收及重複使用的科學技術、知識及經驗的分享。
6. 呼籲公私部門的合作以減少海洋廢棄物及淨化海洋環境。
7. 促進海洋廢棄物減量公眾意識保護海洋。
8. 擴大政府、國際基金組織、企業及私人部門的投資機會。
9. 建立完整的海洋廢棄物管理的架構和更新基礎設施,以控制國內或區域的海洋廢棄物。
10. 發展以科學資訊系統為基礎的研究和監測海洋廢棄物。


      這次的會議有更多的私人部門來參噢,包含荒野保護協會、大愛、環境資訊協會等,我們可以看到減少海洋廢棄物活動是不分公私部門的(私部門甚至可以說是傾盡全力),除了讓這次大會的建議推廣出去外,還有什麼我們能做的呢?其實我們都可以未減塑做出行動,來看看【減朔行動,守護海洋】:http://noplastic.daaitv.tw/



會議實況


第三天秘書處安排了宜蘭的傳藝中心

漁拓與非常資深的祕魯代表

並安排海洋大學的參訪行程
相關新聞稿:http://imarm-ntou.blogspot.tw/2016/09/17.html

「里海(Satoumi)」─ 人與海的結合(文: 邵廣昭老師)

「里海」─ 人與海的結合

邵廣昭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里海」是繼「里山」在日本被提倡的十多年後才正式被提出。相對於里山」的目標在追求森林和農村的社會與生態的生產地景,「里海」則是要追求的是海岸地區的社會與生態的生產海景。它強調的是人與海的結合,須透過人為的經營管理而使漁業資源及生物多樣性得以恢復並可永續利用。其實在二次大戰前許多的漁村及沿岸社區的謀生方式大多已結合了當地自然環境及生態特色,孕育出不同的漁村的傳統技藝和文化,漁具漁法也多屬於自給自足式的家計型漁業,因此沒有過度捕撈的問題。當時的沿海地區可說是到處皆「里海」。但隨著經濟開發、人口膨脹及高效率的捕魚方法,已使得自然的海岸及海洋生物多樣性在棲地破壞、污染及過度捕撈等因素的破壞下正在快速地流失。因此里山里海的倡議即在此背景下被提出。希望能透過各界特別是當地社區和權益人的共同合作與努力,創造出新的里海,同時也能尋回過去已失去的里海里海的觀念與作法因完全符合生物多樣性保育及永續利用的精神,生態系服務的功能」及「生態系取向的管理」得以被彰顯,更符合「第三屆聯合國永續發展高峰會」(Rio+20)所強調的「綠色經濟」因此《里山里海倡議》在2010年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次締約方大會(CBD-COP10)中由日本正式提出後,即獲得各方的認同並推向國際社會。台灣是否也能見賢思齊起而效尤,首先當然要先瞭解「里海」的涵義,以及在日本的案例及推動方法。最後再來檢視台灣目前的狀況,並討論未來我們應該努力的方向。





「里海(Satoumi)」─ 人與海的結合(文: 邵廣昭老師)

「里海」─ 人與海的結合

邵廣昭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里海」是繼「里山」在日本被提倡的十多年後才正式被提出。相對於里山」的目標在追求森林和農村的社會與生態的生產地景,「里海」則是要追求的是海岸地區的社會與生態的生產海景。它強調的是人與海的結合,須透過人為的經營管理而使漁業資源及生物多樣性得以恢復並可永續利用。其實在二次大戰前許多的漁村及沿岸社區的謀生方式大多已結合了當地自然環境及生態特色,孕育出不同的漁村的傳統技藝和文化,漁具漁法也多屬於自給自足式的家計型漁業,因此沒有過度捕撈的問題。當時的沿海地區可說是到處皆「里海」。但隨著經濟開發、人口膨脹及高效率的捕魚方法,已使得自然的海岸及海洋生物多樣性在棲地破壞、污染及過度捕撈等因素的破壞下正在快速地流失。因此里山里海的倡議即在此背景下被提出。希望能透過各界特別是當地社區和權益人的共同合作與努力,創造出新的里海,同時也能尋回過去已失去的里海里海的觀念與作法因完全符合生物多樣性保育及永續利用的精神,生態系服務的功能」及「生態系取向的管理」得以被彰顯,更符合「第三屆聯合國永續發展高峰會」(Rio+20)所強調的「綠色經濟」因此《里山里海倡議》在2010年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次締約方大會(CBD-COP10)中由日本正式提出後,即獲得各方的認同並推向國際社會。台灣是否也能見賢思齊起而效尤,首先當然要先瞭解「里海」的涵義,以及在日本的案例及推動方法。最後再來檢視台灣目前的狀況,並討論未來我們應該努力的方向。